
2025年4月8日下午,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举行“共同愿景”发布仪式,集团领导班子及所属各校校长、副校长出席本次会议。
为凝聚发展共识,共绘教育蓝图,深入贯彻落实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发布的“共同愿景”,滁州外国语学校组织全体管理干部开展“愿景引领,从心出发;使命在肩,砥砺前行”专题学习研讨会。

杨晓莉校长在会上宣读了集团愿景的核心内容,包括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和集团使命。这一愿景凝聚了史宝栋董事长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展现了集团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路径。

杨校长重点传达了史董事长的要求,集团教职工要紧紧围绕“集团共同愿景”,将“良知教育”理念深度融入学校管理、班级建设、课程设计、教育教学、学生培养和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4月11日,我校先后通过全校教职工大会、家委会、学生大会等,正式发布集团共同愿景,凝聚“同心同行、共谋发展”的奋进力量,得到广大教职员工和家长的广泛认同。


杨校长认为我校将聚焦三大方向,坚决贯彻执行集团的共同愿景。

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打破校际壁垒,推进师资互通、课程联研、管理协同,打造跨区域教育生态圈,让优质资源惠及每位师生。

探索“启迪-智慧教育”新模式,以个性化学习为抓手,精准实施因材施教;深化“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发掘潜能、多元发展。

践行“办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的承诺,联动当地政府、企业、社区,共建教育发展共同体;积极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践行集团“共同愿景”,是滁州外国语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使命。杨校长立足不同角色定位,向教职工、家长、学生及领导干部发出倡议,凝聚教育合力,共筑成长生态:

作为“致良知教育”的深耕者,希望全体教职工将“唤醒生命、启迪智慧”融入教育细节,在课堂教学中传递价值,在班级管理中浸润品格。依托集团资源,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以个性化辅导激发潜能,以终身学习赋能自身成长,成为学生成长的“灵魂摆渡人”。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土壤,学校是成长的第二家园。期待家长深度参与集团“共同愿景”,在尊重与信任中搭建家校共育桥梁,支持学生多元发展,共同营造“包容开放、知行合一”的成长环境。让我们以合力浇灌,以耐心守望,助力孩子成长为“心中有光、脚下有路”的栋梁之材。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共同愿景”的实践者与未来定义者。学校将通过“识长、育长、扬长、”的个性化平台,助力你们在智慧启迪与品格磨砺中实现卓越。愿你们以良知为底色,以好奇心为引擎,在知识的海洋中勇立潮头,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时代追光者”。

各位管理干部需以“共同愿景”为行动蓝图,强化战略思维,推动资源整合与跨校协同,确保“三大路径”精准落地。要深入一线倾听师生心声,以“破局思维”优化管理效能,在服务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初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对话。每一次课堂互动、每一次个性化辅导,都在印证‘唤醒良知’的力量。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引路人。”——教职工代表
“‘共同愿景’让我深刻理解了家校共育的意义。学校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品格的塑造。我感受到学校对个性化发展的尊重,让我更有信心陪伴孩子成长为独立、有担当的个体。”——家长代表
老师常说‘良知是人生的指南针’,这句话让我更加坚定。未来,我希望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学生代表
“推动‘共同愿景’落地,需要打破固有思维,整合资源、优化管理。通过跨校教研和师生需求调研,我们不断调整策略,确保教育生态的活力。作为管理者,我们要不断调整策略,确保教育生态的活力,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师生在包容开放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正是‘厚生利用’理念的生动体现。”——干部代表

后续滁州外国语学校将举行系列关于集团共同愿景的培训、学习、研讨、论坛等,使集团的共同愿景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前进的动力。

滁州外国语学校将以”共同愿景“为引领,持续探索高质量教育新路径,为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成长与幸福生活赋能,为区域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全部力量!

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共同愿景
“致良知: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这是基于社会发展规律与心学智慧确立的立校核心理念与发展基石。主要思想:以良知重塑教育本真。构建原则:知行合一,守正创新。价值内涵:以致良知奠定教育价值根基,以智慧教育理念重构实践范式,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模式变革,以生态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打造开放包容、持续变革、面向未来的教育新范式。 “以人为本:铸就幸福教育人生”——这是基于教育基本规律与致良知理论确立的立校第一支柱与成长引擎。主要思想:以良知铸魂育人。实施原则:以人育人,以心育心。价值内涵:通过“识长、育长、扬长、用长、评长”的五维培养体系,打造身心健康、精神丰盈、待遇优厚、价值彰显的教育共同体。 “润心启智:成就生命卓越成长”——这是基于生命成长规律与致良知教育确立的立校第二支柱与成长引擎。主要思想:以良知启迪智慧。育人原则:因“才”施教,教以化人。价值内涵:以启迪、探究、共构为实施路径,促进师生自驱成长、终身成长与代际成长。 “厚生利用:奠基千秋教育基业”——这是基于市场发展规律与致良知理念确立的立校第三支柱与成长引擎。主要思想:以良知引领发展。发展原则:固本强基,稳健致远。价值内涵:以生命化教育铸魂,人性化服务立本,卓越化品质致远,推动集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铸就基业长青的教育丰碑。 以良知滋养生命——因“才”施教,为生命和个性充分绽放;用智慧创建世界——因势利导,为世界和我们卓越成长。 至建国一百周年之际,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必将达成以下使命:为学生生命成长与灵魂升华铸就坚实根基,为教工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构建幸福家园,为学校品质提升与品牌塑造开创卓越未来,为教育创新发展与改革实践贡献启迪智慧,为社会文明进步与时代传承注入持久动力。(一)致良知教育的理解
1.致良知教育的界定
致良知教育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以阳明心学“心即理”为本体论根基,以“致良知”为核心理念,以仁爱为价值中枢的人本化教育体系。它立足于时代需求,面向未来发展,旨在唤醒个体内在的道德自觉与智慧,培养“与祖国同频共振,与世界一体共演”的未来人。倡导以至诚、至善、至勇且充满乐趣的教育方式,构建“良知本体—教育实践—时代变革”三位一体的教育哲学体系。其教育主体涵盖学生、教师、员工、家长、伙伴、社会成员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形成多元协同的教育生态;其教育阵地贯通学校、社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打造一体化的教育空间。通过重构教育本体价值,致良知教育致力于塑造具有道德自觉、创新能力与数字素养的个体,实现个体生命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致良知教育以唤醒良知为起点,以教育实践为路径,以推动时代变革为目标,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核心思想:强调“心”的核心作用,将唤醒内在良知作为教育的根本,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实践方法:融合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内在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核心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发掘每个人的独特潜能,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实践方法:基于学生的认知风格、性格特质与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通过分层教学、多元评价及动态调整策略,实现其潜能的最优发展。核心思想:以“明心”为目标,强调通过内省明晰内心的道德准则与人生方向,实现自我与良知的统一。实践方法:结合传统文化中的“诚意正心,致知格物”理念,设计内省课程与活动,如经典诵读、反思写作、道德实践等,培养学生自我反省能力。核心思想:遵循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规律,强调知识学习与实践行动紧密结合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良知。 实践方法:结合心理学、教育学与实践哲学的研究成果,设计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活动,如项目式学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核心思想:基于认知规律,遵循生命成长规律、教育规律以及学生自主探究规律。运用脑科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方法,拓展认知边界,促进学生身心素养、道德修养与智慧能力的全面发展。实践方法: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与教学方法,引导师生运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和学,确保教育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核心思想: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为善去恶是格物”为哲学根基,聚焦教育环境的优化与教育主体的提升,构建以文化育人为核心的教育生态。通过唤醒学生内在的良知,培养其道德自觉与卓越品质,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践方法:持续优化教育设施与资源配置,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建构个性化课程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思想: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实践方法:引入智能教学系统、在线学习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实时反馈学习效果,驱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核心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塑造有担当、能为社会做出实际贡献的社会成员。实践方法:通过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和公共政策讨论等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感与责任感,引导其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贡献力量。
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的目标“以良知滋养生命——因‘才’施教,为生命和个性充分绽放;用智慧创建世界——因势利导,为世界和我们卓越成长”,是基于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办学追求与实践方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这一目标进行理解:1.以良知滋养生命——因“才”施教,为生命和个性充分绽放良知滋养生命:这里的“良知”既基于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又超越于他的构想。“良知”不仅指道德层面的自觉与责任感,更强调对生命本质的尊重与关怀。从教育目标层面看,是唤醒学生内在的良知,帮助他们在道德、情感、智慧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同理心、有道德自觉的人。因“才”施教:强调教育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能力。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其特点设计适合的教育,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实现生命的充分绽放。为生命和个性充分绽放: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实现,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发展。这不仅包括学业成就,还包括情感、创造力、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成长。总体来说,这句话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内在成长与个性化发展。通过唤醒良知、尊重差异,教育者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2.用智慧创建世界——因势利导,为世界和我们卓越成长用智慧创建世界:这里的“智慧”不仅指知识与技能,更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数字化时代,还要引导学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将其作为助力思考与实践的得力助手。从教育目标层面看,是培养学生具备创造美好世界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智慧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势利导:强调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社会需求与科技发展,灵活调整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者应引导学生适应变化、把握机遇,在动态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共同成长。为世界和我们卓越成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共同进步。通过培养具有智慧与责任感的学生,教育不仅帮助个体成长,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推动世界的卓越发展。
总体来说,这句话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的成长,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全球视野,让他们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的目标追求“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辩证统一。个体层面:通过唤醒良知、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实现生命的充分发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责任感的人。社会层面:通过启迪智慧、顺应时代、因势利导,推动学生成为社会的积极建设者,为世界的卓越发展贡献力量。
(三)办学使命的理解
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的使命,明确了其在建国一百周年之际(即2049年)的宏伟目标。这一使命涵盖了学生、教工、学校、教育行业以及社会五个维度的要求,体现了其作为教育机构的全面责任与深远追求。以下是对这一使命的逐条解读与整体理解:核心内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提升,还包括道德修养、情感智慧、人格塑造等深层次的成长。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坚实的教育基础,帮助他们在生命成长与灵魂升华的过程中找到方向与力量。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丰富的课程体系、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与成功事业奠定基础。
核心内涵:教工是教育事业的基石,他们的幸福感与职业成就感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不仅关注教工的物质待遇,还注重他们的精神追求与职业发展,致力于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归属感与幸福感的工作环境。实践意义: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丰富的文化活动与心理支持,帮助教工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核心内涵:学校品质与品牌是教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教育创新与管理优化,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与社会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品牌。实践意义: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师资水平、改善硬件设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品质,成为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教育标杆。
核心内涵: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创新是教育进步的动力。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将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总结实践经验,为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启迪智慧”。实践意义:通过开展教育研究、推广成功经验、参与政策讨论,学校将成为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引领者,为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贡献力量。核心内涵:教育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致力于通过培养具有责任感、创新力与社会担当的人才,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与时代传承注入持久动力。实践意义:学校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助力他们在未来人生中,凭借所学所思,成为社会的积极建设者,为国家的繁荣与人类的进步添砖加瓦。
苏国外启迪教育集团的使命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本,以教工为基,以学校为体,以教育为业,以社会为责。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实践与创新,致力于实现学生、教工、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共同进步,为教育发展与文明传承注入持久动力。这一使命不仅是其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其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与对时代责任的回应,同时,更是对集团办学目标的阶段性描绘与实践路径的清晰指引。
二〇二五年四月八日
撰稿 | 柴龙
编辑 | 王琼